法律基本原理

|   

法律基本原理

【考情分析】

在近10年的考试中,只有3道单选题涉及本章内容。本章在考试中的分值虽然不多,但是重点突出。首先是法律渊源,这是传统的重要知识点,主要是从“制定机关”上进行区分掌握;其次是法律规范的种类,主要是按照不同标准进行分类的理解和记忆,考试经常会以实际的法律条文为题干,具体考查属于何种法律规范,因此这部分内容要认真理解与掌握;最后是法律关系,重点掌握法律客体和法律事实的概念以及分类。

【学习方法】

本章为经济法理论基础,需要记忆的知识点比较零散烦琐,尤其是一些概念、数字的硬性规定需要准确记忆。重点理解和掌握以下三个知识点:

(1) 我国的法律渊源。

(2) 完全行为能力人、限制行为能力人与无行为能力人的区分。

(3) 法律关系的变动原因——法律事实。

【本章知识结构】

 


【核心讲义】

第一节  法律基本概念

一、法律的概念与特征

(一)法律的概念

法律是由国家制定和认可,并由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赋予社会关系的主体相应权利和义务的社会规范的总称。

(二)法律的特征

(1) 是由国家制定或认可的行为规范。

(2) 是由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的行为规范。

(3) 是调整人的行为和社会关系的行为规范。

(4) 是规范权利和义务的行为规范。

二、法律规范

(一)法律规范的概念

法律规范是由国家制定或认可的,具体规定主体的权利、义务及法律后果的行为准则。它是组成法律的基本单位。

(二)法律规范的特征

(1) 具体规定权利、义务及法律后果。

(2) 规定主体的行为模式,具有可重复适用性和适用的普遍性。

(3) 可操作性较强,确定性程度较高。

(三)法律规范的种类

按不同标准,可以对法律规范进行不同分类,分类标准主要有规范内容的不同、规范对人们行为规定或限定的范围或者程度的不同、规范内容的确定性程度不同,具体内容如表1-1所示。

表1-1  法律规范的种类

分类标准

具体种类

含  义

规范内容的不同

授权性规范

规定人们可以做出一定行为或者要求别人做出一定行为的法律规范

 

义务性规范

规定人们必须做出某种行为或不做出某种行为的法律规范

 


续表

分类标准

具体种类

含  义

规范对人们行为规定或限定的范围或者程度的不同

强行性规范

所规定的义务具有确定的性质,不允许任意变动和伸缩的法律规范

 

任意性规范

在法定范围内允许行为人自行确定其权利义务具体内容的法律规范

规范内容的确定性程度不同

确定性规范

内容已经完备明确,无须再援引或参照其他规范来确定其内容

 

非确定性规范

没有明确具体的行为模式或法律后果,而需要引用其他法律规范来说明或补充的规范,具体包括委任性规范与准用性规范

(四)法律规范的逻辑结构

法律规范的逻辑结构是指法律规范的构成要素及其逻辑关系。一般认为,法律规范由假定(或称条件)、模式和后果三部分构成。具体如下:

(1) 假定,是指法律规范所规定的适用该规范的条件和情况。

(2) 模式,是指法律规范所规定的行为规则。

(3) 后果,是指法律规范所规定的行为应当承担的法律后果,表达法律规范对主体具有法律意义的行为的态度。



预览阅读已结束,您可以加入注册会员点击下面链接下载,如果付款成功后无法下载,请联系客服
完整下载【法律基本原理】需要包年vip才能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