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大数据为基础以物联网为依托构建我国菜篮子产品安全供应体系

|   

 

以大数据为基础 以物联网为依托构建我国菜篮子产品安全供应体系

 

  近年来,我国菜篮子产业发展迅速。2013年,全国主要菜篮子产品(蔬菜、肉类、蛋类、奶类、水产品)产量分别达到7.25亿吨、8535万吨、2876万吨、3649万吨、6172万吨,分别比10年前增长了34%、23%、10%、97%、31%,有力的丰富了人们的餐桌、提高了人们的生活水平。但随着菜篮子产业快速发展,突发菜篮子产品质量安全事件和市场价格剧烈波动等问题屡屡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也成为农业部门必须面对和解决的重大问题。

  严格意义上,菜篮子产品安全或者“舌尖上的安全”至少有四层涵义:一是数量安全。即大宗产品能基本满足人们日常消费,特色产品在市场上有供应。二是质量安全。菜篮子产品生产过程符合农业生产规范、运输过程没有安全隐患、产品质量符合国家质量安全标准。三是价格安全。菜篮子产品价格总体稳定,不剧烈波动、大起大落,价格水平能够大部分消费者接受。四是消费安全。居民消费菜篮子产品科学合理,不盲目消费和跟风消费,有益于保持健康。

  以上四个问题涵盖了从菜篮子产品生产到消费的全过程,涉及到农业、物流、市场、信息等多个行业、多个部门。要解决这些问题确保“舌尖上的安全”,需要在强化现有管理措施的基础上,综合运用现代信息化手段,发挥大数据在跨产业、跨行业统计和综合分析整合方面的作用,以及现代信息产业对传统行业的物联功能,加速传统“菜篮子”产业的现代化转型,构建我国菜篮子产品安全供应体系,真正实现“舌尖上的安全”。

  一、立足基础数据分析,明确保障菜篮子产品安全的主要内容

  保障菜篮子产品安全,实现数量满足、质量合格、价格稳定和消费合理的目标,要通过菜篮子产品供需、价格等大数据分析,发现菜篮子产品供应的规律,建立稳定保障供应的数据模型,做到有所侧重,有保有放。

  一是重点保障大中型城市的菜篮子产品安全。伴随城市化进程的步伐,我国的大中城市产篮子产品的自给率不断降低。如北京、上海2个城市常年蔬菜自给率均低于40%。而北方的大中型城市菜篮子产品供应存在明显的冬春淡季供应问题,如冬季地产鲜菜自给率兰州、太原只有20%左右,西安只有10%左右,哈尔滨不到5%,主要依靠南菜北运。大中型城市由于其独特的地位,其社会影响力也大,保障大中型城市的菜篮子产品有效供应和质量安全,是我国菜篮子产品供应安全必须首先面对和解决的任务。

  因此,通过分析大中城市全年菜篮子产品供应、价格数据,分析大中型城市菜篮子产品供应规律、价格波动趋势,可以建立大中型城市菜篮子产品供应和价格模型。如某一季节,某城市菜篮子产品的自给率为多少,需要外调产品总量几何,主要菜篮子品种价格走势如何?以此作为判断该城市菜篮子产品供应有效性的标准。

  二是重点保障大宗菜篮子产品的供应和质量安全。菜篮子产品包括种植业、养殖业、渔业等初级产品及加工品,种类多、品种杂,与老百姓生活息息相关。目前已纳入我部市场价格统计的产品60种,以“全国农产品批发价格指数”、“全国菜篮子产品批发价格指数”的形式每周进行价格监控。结合价格统计和餐桌结构分析,重点关注主要产品的供应数量、质量和价格等,如蔬菜类的白菜、黄瓜、西红柿、辣椒等,肉类的猪肉、鸡肉、牛羊肉,以及鸡蛋、牛奶等产品,而不需要面面俱到。

  因此,借助批发市场、商超等统计数据,分析本地区全年及某一时段的产品品种及需求量,以及某产品供给量低于一定数量时对市场的影响规律,分析出最低需要保障品种及数量。同时,结合气象数据、农业生产数据,分析某一时段、某一地区菜篮子产品上市规律,对照市场价格规律,形成综合分析及预测。



预览阅读已结束,您可以加入注册会员点击下面链接下载,如果付款成功后无法下载,请联系客服
已获得当前内容,可直接下载
立即下载
特惠升级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