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数据审计技术方法在内部审计中的运用

|   

大数据审计技术方法在内部审计中的运用

 

大数据技术的广泛应用极大地改变了企业的运行与发展,运用大数据技术开展审计工作是现代内部审计发展的大势所趋。

一、大数据审计运用的基本步骤

(一)大数据采集

数据采集是大数据审计的基础。只有采集到与审计项目有关的数据,才能通过数据分析方法,发现问题线索,并在此基础上收集审计证据,从而精准、高效地完成审计项目。大数据采集应当做好以下几方面工作。

1.数据梳理。审计组应当根据项目的内容,梳理出需要采集哪些方面的数据,作为下一步数据采集的基础。

2.数据采集审前调查。首先,要了解被审计单位的数据来源,主要包括承载数据的平台、应用系统,如财务系统、业务系统、办公系统等;其次,要了解系统的品牌、模块和所使用的数据库,以及连接系统、获取数据的方式和格式;最后,要了解被审计单位对数据的备份管理。

3.制订数据采集方案。在审前调查的基础上,审计组提出数据采集方案,明确数据采购的具体方法。

4.实施数据采集。审计组按照方案实施数据采集。除了企业内部的相关数据外,为了满足审计需要,审计部门可按照方案要求,采集与审计项目相关的外部数据,包括对标企业的数据、行业相关数据以及政府相关部门对外分布的相关数据等。

5.数据安全。审计组应当采取必要措施以保证数据的安全。

6.审计数据库的建立与完善。为了保证审计的质量、提高审计效率与效果,内部审计部门可在历年审计的基础上,逐步建立审计数据库。比如,审计部根据历年的工程项目竣工决算审计数据,分类建立工程竣工结算数据库,并据此明确各类工程项目的投资控制标准,为大数据分析奠定基础。

为了确保数据的安全性和可靠性,汇总数据由专人进行加工、转换,最终加载到Oracle数据库中。如果审计人员需要查询或分析数据,需要进行申请、登记,严格把控数据的流向,防止泄漏。

(二)大数据分析

大数据分析是大数据审计的关键环节和核心内容。通过大数据分析,审计人员能发现相关数据的异常或者偏差,并以此为线索,进行进一步分析和查证,进而发现业务和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大数据分析技术有多种,其中传统的财务分析方法包括以下几种。

1.对比分析法。具体包括:纵向对比是将相关指标的實际完成情况与目标、标准、往年数据等进行对比分析;横向对比是将本企业相关数据与标杆企业、行业先进水平等进行对比分析。相对来说,横向对比往往更有说服力,但需要通过购买数据等方式采集其他企业的相关数据。

2.趋势分析法。将不同时期相关数据或比率进行比较,直接观察其增减变动情况及变动幅度,考察其发展趋势。

3.比率分析法。通过计算有关指标的比率,观察比率变化,分析经营状况和成果。



预览阅读已结束,您可以加入注册会员点击下面链接下载,如果付款成功后无法下载,请联系客服
已获得当前内容,可直接下载
立即下载
特惠升级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