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园安全是学生健康成长、全面发展的前提和保障。近年来,各地聚焦校园霸凌、青少年健康成长等方面突出问题,扎实推进平安校园建设,多措强保障、堵漏洞、抓管理、促和谐,有效防止各类安全事故发生,校园秩序更加优化、校园安全工作更加有效,但仍存在一些问题需引起关注并加以解决。
一、存在问题
一是日常管理制度有待健全。一些学校管理者安全意识淡薄,缺乏系统管理意识和危机意识,没有建立学校安全应急预案。管理过程中,教育部门与公安、卫生等有关部门之间缺乏有效的信息沟通,对学校安全事故的管理还处于事故后的补救阶段,安全事故的干预机制并没有纳入学校日常管理系统。同时,学校的日常性安全教育不够,大部分学校的宣传版面等涉及安全教育内容较少,安全技能培训更是寥寥无几,造成学生缺乏基本的安全知识和自护自救能力。
二是学校安防体系有待完善。部分中小学缺乏专门人员负责安保工作,通常用门卫兼并承担保安职责,这些人员往往年龄偏大、文化程度较低,师生对其尊重、共情理解不足,致使他们对所从事职业没有认同感,工作积极性不高,加之没有进行专业化培训,校园安全人防体系薄弱。由于资金不充足,部分校园硬件设施不够完善,安防系统对校园的监控不能做到全覆盖、无死角。一些学校选用的设备为低档器材,致使图像模糊、稳定性差,没有达到安全防范的要求。由于没有专业技术人员维护,安防系统长期不间断运行,容易出现部分功能失效甚至瘫痪问题,大大降低了技防系统的监控管理能力,为学校的安全管理带来了严重的隐患。
三是校园周边环境有待改善。校园周边环境是对学生进行潜移默化教育不可忽略的外在因素,良好的校园周边环境对学校的教育教学活动有很大的促进作用。不良社会文化是学校安全事故发生的重要原因之一,比如校园附近的商店、杂货铺中烟酒、刀具等对青少年来说不安全或者不适宜的商品,网吧、游戏厅、台球室等娱乐场所,以及校外的一些不法分子对青少年的诱惑、拉拢和教唆,对安全防范意识薄弱的青少年人身财产安全构成了严重的威胁。
四是学生心理教育有待加强。中学阶段学生正值青春期、叛逆期,在生理心理上都处于学习和成长的过渡期,正需要家长的陪伴和正确引导,但是一些学生家长长期外出务工,家庭教育的缺失导致学生在道德行为等方面存在着一些明显的问题。此外,很多学生借助于网络平台了解外面的世界,部分学生网上长期沉迷于网络,容易受不良信息影响产生不良情绪和过激行为。同时,大多数学校对学生心理层面关注较少,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的开设和专业心理咨询老师匮乏,学生在出现心理问题时,学校不能进行及时有效的辅导教育,导致学生心理问题逐渐累积,不利于学生的成长和发展。
二、对策建议
一是明确责任健全制度。各学校要牢固树立安全第一、警钟长鸣的安全意识,同时也要有防范于未然的积极应对措施,要建立健全校园治安保卫制度、消防安全制度、食品安全制度等各类安全管理制度,为预防和杜绝各类安全事故提供制度保障。各乡镇要按照“属地管理、分级负责”的原则,切实担负起学校安全管理职责,将行政区域内所有中小学校和幼儿园的安全工作纳入监管范围,指导学校进一步完善校内安全管理制度,扎实落实安全防范措施。
二是强化安保消除隐患。加强对保安人员的监督和管理,有条件的学校可聘请专职保安人员,维护校园治安和校园周边环境。不定期召开保安人员工作会议,制定安保制度,明确保安职责。对校园安防设备定期进行检查,及时修理更换有损坏的监控设备,确保对校园实施24小时全方位监控,彻底消除安全隐患。要强化封闭管理和值班巡查工作,严格执行来访登记及过程跟踪,实现对进出车辆和人员的有效管控。
三是加强教育提前预防。结合未成年保护行动,通过“开学第一课”、主题班会、升旗仪式等多种形式,对学生进行日常性的安全教育。联合公安、交警、司法、消防队等部门,邀请专业人士进校园举办知识讲座,有条件的可开展安全事故演练,通过正面安全常识讲解、反面典型案例警示,使学生形成安全态度、增强安全意识、锻炼安全自护自救能力。建立学生心理辅导机构,安排专职老师承担学校学生心理健康指导与服务,对特殊群体学生要定期开展心理疏导,积极化解校园欺凌与矛盾纠纷,同时,要加强家校之间的联系。学校与家长要对孩子的思想态度和社会交往情况及时反馈交流,一旦出现不良倾向,共同研究教育方案,有效预防违法犯罪事件的发生。
四是合作联动齐抓共管。公安部门在校园周边的背街小巷等治安复杂地段有针对性地开展巡逻,有对校园周边网吧、游戏厅、台球室等娱乐场所开展常态化检查,强化校园及周边治安管理。交警部门在学生上下学时段,对校园周边主干道路口等易拥堵路段加派警力,积极组织疏导交通,严格查验校园周边载人车辆证件,对发现无证驾驶、车辆超载等违规违法行为要从重处罚,切实保障学生出行安全。市场监管部门经常性对校园周边商店、书店、餐馆和流动摊点进行执法检查,重点打击无证经营、售卖三无产品和不健康书籍等严重违法行为,全面营造风清气正、平安祥和的校园环境。